起始:
结束:
登录|注销
当前用户:null

理论圆桌会 | 中国发展奇迹的制度优势

来源:人民网时间:2025.10.31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从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再到“十五五”规划擘画未来发展蓝图,我们通过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从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再到“十五五”规划擘画未来发展蓝图,我们通过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五年规划并非中国独有,也非中国首创,唯有中国将五年规划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把发展规划变成美好现实
  ♦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一穷二白”。1951年,党中央决定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53年付诸实施,通过确立和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建设156项重点工程等,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 改革开放前的五个“五年计划”,一系列重大工业建设项目落地,我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目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与之相适应,“六五”计划从“国民经济计划”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开始注重推动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十一五”规划将“计划”更名为“规划”。一字之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长期规划功能的准确定位。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巩固。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三五”规划建议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四五”规划建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作出系统部署,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个时期,在五年规划的引领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局面。
  ♦ 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通过科学制定并接续实施五年规划的方式,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且带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十五五”规划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干,不断构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大厦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建议》特别强调“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这是我们未来五年怎么干的底气与信心。
  ♦ 《建议》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指导方针科学精准,主要目标清晰明确,任务举措求真务实。这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
  从“一穷二白”“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一把镰刀”,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300万辆、神州问天、蛟龙探海、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7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制定和实施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的坚定不移,将奋斗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绩效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美好生活现实。
  (编辑:代晓灵,综合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
  集理论之思,汇大家之言。《理论圆桌会》栏目紧跟理论热点,关注理论动态。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