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和把握“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来源:人民网时间:2025.10.31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面向“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展开更加壮美的画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面向“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展开更加壮美的画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和行动上一致的根本保证。深刻把握党的思想引领力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伟大事业离不开伟大思想的引领。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全面理解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必要性,需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加以考量。 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历史唯物论的本质要求。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思想是隶属于精神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着特定社会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放眼世界历史,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文主义精神,为新兴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扫清了障碍。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科学理论同样具有先导性。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冲决资产阶级统治的罗网。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突破了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勃勃,让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更加旗帜鲜明。思想就是力量。新时代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充分发挥思想文化的作用,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思想上的先进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从此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精神状态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先进理论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无数艰难险阻,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严重挫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没有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导致党的指导思想偏离了正确方向,缺乏引领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历史启示我们,弱化党的思想引领力,就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危害国家安全稳定。 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需要。干事创业,思想为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道路必定会有艰难险阻,可能还会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抓好思想建设这个基础。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可靠保证。新征程上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廓清前进道路上的思想迷雾,实现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团结统一,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2.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思想引领是一个从思想认同、自觉践行再到实践转化的过程。党的思想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力量,形成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理论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是党的思想引领力的源泉,也是正确把握党的思想引领力丰富内涵的“金钥匙”。 彰显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思想引领力来自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解释。只有深刻洞察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才能指引人们认清历史大势,走上历史发展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内在贯通、有机统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展现出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充分证明,理论的科学性和思想引领力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科学性是思想引领力的坚实基础,思想引领力是科学性的价值体现,真理之光才能照亮前行之路。 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感力量。思想引领力来自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作为主观意识的思想无法直接改变客观世界,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力量。马克思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思想的伟力厚植于为民服务的深厚情怀之中。一种理论为人们所接受,进而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其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能够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团结一致向前看”,无不彰显党的思想的感召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人民至上,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的科学理论,充分展现了“以百姓心为心”的情怀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境界,亿万群众感受到思想的民生温度,极大提升了党的思想感召力。 体现与时俱进的创造力量。思想引领力来自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只有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才能永葆美妙之青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将文化与价值统一起来,展现出强大的真理穿透力、价值感召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澎湃的思想动能。 展现回应关切的实践力量。思想引领力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成功改造。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思想是否具有引领力,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是主观思想见之于客观活动的过程。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要做到彻底,就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具有说服力的客观事实。事实胜于雄辩,“解决”永远比“解释”更有说服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指导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推动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这一思想在指引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 3. 思想引领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考量出发,把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凝心聚力,锻造坚强的主心骨,回答好兴党强党的时代答卷。 推动理论创新。理论的先进,是最彻底的先进;思想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全面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就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使党的创新理论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必须把牢创新之向,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着力回答时代之问,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始终聚焦人民之盼,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人格力量是思想引领能够直抵人心的关键要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能够有效教育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注重从思想建设上正本清源,持续抓好思想建设这个修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牛鼻子”,坚持不懈深化理论学习教育,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行动上坚定紧跟,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从政治生活上追本溯源,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从优良作风上持续发力,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驰而不息解决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高质量发展、加重基层负担、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等问题,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时时擦拭“作风”这面镜子,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创新传播方式。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一个重要任务在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被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着力聚焦内容传播,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根本任务,统筹开展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着力推出丰富多样的理论产品,形成适应不同形式理论学习宣传需要、面向不同群体的多类别理论读物体系。强化全媒体意识,构建高效便捷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体系,制作微视频、微课、微电影等,生产拳头性的理论产品,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多样态呈现、多频次传播、多渠道发布、多平台运营。突出精准传播,探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设计党的理论成果传播的“算法”,坚持群众关注什么、理论就回答什么,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体验、鲜活案例、生动语言等深入浅出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打造兼具学术深度、传播锐度与人文温度的理论传播。 推动高质量发展。思想的说服力在于能够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有质的有效提升,也要有量的合理增长,充分展现思想伟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充分激发思想引领的源头活水。以深化改革为引擎,依靠改革不断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应变局、开新局,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中感悟思想伟力、激发奋进之志。 (作者:双传学,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