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每日推荐(5篇)
来源:人民网时间:2025.10.16


新就业群体党建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教授 郑琦 新就业群体是数字技术深度变革劳动关系的时代产物。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仅是传统党建向新兴领域延伸的工作需要,更是赢得青年、赢得民心、赢得未来的战略工程。应以互联网思维精准把握和匹配群体特质,以系统思维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以创新思维探索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组织再造、管理协同与功能重塑,将...
新就业群体党建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教授 郑琦 新就业群体是数字技术深度变革劳动关系的时代产物。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仅是传统党建向新兴领域延伸的工作需要,更是赢得青年、赢得民心、赢得未来的战略工程。应以互联网思维精准把握和匹配群体特质,以系统思维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以创新思维探索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组织再造、管理协同与功能重塑,将分散的原子化劳动者整合为具有强大内聚力的治理共同体。 首先,织密党群组织网络,实现动态灵活覆盖。构建党群组织网络,形成“金字塔-网状”的组织架构;不断提升党组织覆盖质量;加强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构建三级同心圆网络结构;突出各自优势,避免同质化倾向。其次,网上网下双轨运行,强化党员全过程管理。构建智能化党建管理平台,创新数字化党员教育管理;打破数据壁垒,加大技术赋能党建工作的力度;强化网上网下联动,打造有温度的组织活动。再次,思想引领与服务凝聚双轮驱动,提升政治认同。整合服务资源,突出党建标识;融入基层治理,提升社会认同;维护合法权益,加强政治整合。未来,应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创新,使党建工作适应新就业群体的特点,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把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新力量”转化为党最坚实、最可靠的“新基石”。(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18期) 作者简介 郑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基层党建、国企党建、党员队伍建设。主要著作有《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治理》《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论文)等。 “三新”党建与党的人民性实践发展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郭道久 人民的范围和人民利益诉求具有时代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因此,党的人民性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需要在实践中随着人民内部组成和利益诉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从而保证党的人民性能够得到充分实现。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鲜明底色与力量源泉。新时代,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三新”群体作为新的社会群体和人民构成的新形态蓬勃兴起,在激发经济活力与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对党的传统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提出挑战。 将“三新”群体有效纳入党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联系服务范围,绝非仅仅为扩大党组织覆盖面,而是新时代党坚守和践行人民性、巩固执政根基、凝聚复兴伟力的重大举措。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党的组织嵌入和工作创新,在“三新”领域有效实现代表人民、组织人民、为人民谋幸福的要求,更充分彰显党的人民性特质;通过持续深化“三新”党建,党能够更充分地代表、组织和服务最广大人民,不断巩固执政根基、凝聚复兴伟力,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三新”党建的重大意义,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机制,推动“三新”党建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18期) 作者简介 郭道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政党政治。主要著作有《以社会制约权力:民主的一种解析视角》《“强国家—强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政治分析》等。 党建引领“三新”群体参与基层韧性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 高立伟 党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鲜明特征。在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及社会结构加速演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导航仪”“黏合剂”“推进器”功能优势,引领广大“三新”群体参与基层韧性治理,已形成重要创新路径。在党建引领的导航、黏合与推进作用下,“三新”群体被重新定义为基层韧性治理的“同路人”和“主人翁”。与此同时,其面临价值理念、组织覆盖、资源支撑、机制渠道、环境氛围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三新”群体参与基层韧性治理是一种主体参与平等化、信息资源整合化、服务保障精细化、应急响应快捷化、治理效益共享化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为此,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三新”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赋权赋能与激励包容、嵌入融合与优势转化、权益保障与共建共享、数智赋能与精准应用的原则上,应积极构建政治引领、组织动员、利益整合、服务凝聚和能力提升等协同机制,充分释放党建引领的方向把控力、平急转换力、资源调配力、协商共建力及培育建设力,推动新时代基层韧性治理向更高质量迈进。(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18期) 作者简介 高立伟,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为政党建设与治理创新、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有《百年大党学习丛书:优秀党员必修课》《论政党生命力建设:概念、逻辑及方法论自觉》(论文)等。 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的主要方向与优化路径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吴兴德 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是我们党推进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的重要抓手,更是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关键之举。科学管用的督查检查考核机制是引领改革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也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支持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如何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作出“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七个方面的细致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动为基层减负,“强调要化繁为简,不搞‘繁琐哲学’,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激励他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冲锋在前、建功立业。 当前,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仍面临体制惯性形成的“考核依赖”等挑战。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握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方向,采取以“严”字当头、把“减”法用好、从“实”处落脚等优化路径,持之以恒地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18期) 作者简介 吴兴德,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主要著作有《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中国共产主义旅欧组织的创建历程、主要特征及其精神传承》《<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柯伯年译本考》等。 人民论坛网评 | 润泽青春 以水为脉谱华章 日前,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这场活动以水为脉、沿水而行、以水育人,为广大青年开启了一场思想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之旅,启迪青年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谱写青春华章。 水的柔韧,是其显著的特质之一。河海大学师生围绕110年的办学实践,生动展现了“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传奇佳话。这不仅是对水的追随,更是对初心的坚守。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广大青年应从水的柔韧中汲取力量,以水之柔,润泽初心。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环境,都要保持初心不改,以柔韧之心应对各种挑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大青年要以水为镜,不断滋养初心,让信念在柔韧中愈发坚定,面对工作中复杂的形势和艰苦的环境,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以柔克刚,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初心的坚守。(作者:邓茜,选自人民论坛网) (2025年10月16日推荐,阅读全文可至 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