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庭院经济”
来源:人民网时间:2025.10.15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其实质是农民充分开发和利用每户庭院,变生活空间为生产空间,以获得经济利益。庭院经济由来已久,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之后,就有农民自发地利用庭院从事商品生产活动。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体验消费、田园消费、个性化消费等新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其实质是农民充分开发和利用每户庭院,变生活空间为生产空间,以获得经济利益。庭院经济由来已久,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之后,就有农民自发地利用庭院从事商品生产活动。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体验消费、田园消费、个性化消费等新型消费形式的不断涌现,庭院经济在较好满足人们消费新需求中逐渐升温。 庭院经济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庭院经济除了发展传统种养产业,还能根据市场多样化需求开拓特色种植养殖业,从而增加农业附加值。在传统家庭粮油、豆腐、编织等作坊基础上,庭院经济发展了刺绣、雕刻、手工艺品等特色手工业。同时,庭院经济是乡村文旅产业的积极延伸,农家采摘园、乡村研学、家庭旅馆等项目丰富了乡村文旅体验,是沉浸式旅游的典型样态。庭院经济是乡村产业融合的代表,将种养产业、手工业、文旅服务业等有机结合,促进了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庭院经济少不了家庭成员的自组织建设,在有些需要庭院经济连片规模经营的地方,通过采取“村委会+公司+农户”等模式,统一规划、生产和销售,避免了农户的单打独斗,有效提升了村级组织能力,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石,将自家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清爽是发展庭院经济的基本要求,通过庭院特色或创意产业的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得到丰富,绿色成为庭院经济的底色和亮色。传统美食文化、农耕文化、乡愁文化、古宅文化等因新颖奇特的庭院经济活动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乡村文化得以延续和振兴,为庭院经济繁荣注入持续动力。庭院经济需要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农民工的返乡及专业人员的下乡等为庭院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庭院经济规模虽小,但需具备乡村全面振兴的所有因素,具有开发性、集约性和盈利性,是壮大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 庭院经济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之间的工农分工决定了城乡互补与互促的基本格局,而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然要求城乡之间的均衡与相称。庭院经济能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其发展能吸引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现代性生产要素,改变要素由乡村向城镇的单向度流动态势,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庭院经济的繁荣催生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庭院农特产品与服务的高效供给离不开基础设施、物流、交通等产业的合理布局,这促进了城乡产业融合。庭院只有连接了广阔市场,才能不断释放发展潜力,助力城乡经济循环。由于受市场竞争规律约束,农户具有采用先进生产手段的强烈需要,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也成为“新农具”。庭院经济规模小、具备灵活性,在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更容易接纳和适应创新技术,能将数智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庭院经营集约化,在有限的空间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也日益增强。个性化的美食欲望、艺术品需求、居住向往及田园生活体验等都能在庭院里得到较好满足。庭院空间作为农民的生活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固定性,其功能和布局能根据农事活动及个人喜好等进行调整。要根据客人的切实偏好进行设计和改造,从而满足客人的个性化体验,表现了对客人特别的使用价值。一定意义上,庭院空间的使用价值在于其可调整性,是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服务的重要载体,庭院空间生产具有无限可能性。通过变农民生活性土地及空间为生产性土地及空间,庭院经济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盘活了农村闲置庭院资源,孕育了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释放了农村经济活力,拓宽了农户收入来源,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庭院经济散、小、弱等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因势利导发展庭院经济,将“树典型”与“抓一般”有机结合。推广全国各地及本地优秀案例的做法和经验,打造特色庭院IP,走品牌化路线。统一规划和引导地方庭院经济发展,在庭院建设、人员培训、农资供应、市场开拓等方面做好组织管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二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改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还要对庭院加强路、网、水、电、气等设施的供给,着力打通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保障人流、物流、信息流等高效畅通。三是强化财政扶持力度。庭院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要强化财政扶持力度。可以在庭院改建、设备换购等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给予农户财政资金补助,出台相应的庭院经营补贴政策。四是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从业人员“走村串户”,准确把握家庭的融资需求信息,发展关系型融资,通过小额信贷、微型金融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创新产品,以服务庭院经济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