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
结束:
登录|注销
当前用户:null

把“有意义”的课讲得“有意思”

来源:人民网时间:2025.03.28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必须不断深化和拓展其内涵和外延,打造“三大课堂”,奋力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起来,把“有意义”的课讲得“有意思”,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拥护者、...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必须不断深化和拓展其内涵和外延,打造“三大课堂”,奋力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起来,把“有意义”的课讲得“有意思”,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拥护者、模范践行者。
  突出政治性,因理制宜坚定理想信念。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集中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实践性和主体性。要擦亮“红”的底色,用思政课培根铸魂,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引导广大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要重视用丰富而鲜活的事实和案例启发学生,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富矿”,利用历史古迹、革命纪念馆、红色文物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身边的英雄人物和红色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对标争先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引导学生悟道明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突出创新性,因人制宜提升教学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青年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上好思政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信息接受习惯、偏好,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和教学方式,让思政课不仅有用有益,而且有趣有味。要让课程与时代发展、各地实际、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利用好“AI情景模拟”“云平台互动课堂”等现代化授课方式,并采取榜样课堂、辩论赛、小组互答等丰富的课程形式,打造内容实、形式活、效果好的课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能够参与进去、投入进去,真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了解相关知识。
  突出实践性,因地制宜激发昂扬斗志。用心读好国情之书、基层之书、群众之书,用力学好“有字”与“无字”大书籍,以精神的“甜”讲出思政的“味”。中国式现代化生动而宏阔的伟大实践,是思政课最鲜活有力的素材。思政的魅力,不仅在于课堂上“畅饮真理”的酣畅,更在于习得“道理”后的眼中有光、脚下有泥。思政课必须以社会生活为“课堂”、火热实践为“教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走进街道社区、工矿企业、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红色基地、田间地头等更多现实场景中去,把丰富的实践、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引进课堂,把家事、国事、天下事引入课堂,把风声、雨声、人民心声传入课堂,在视野开阔的“大思政”课堂中培养学生事事关心、声声入耳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要创造机会让广大学生近距离洞察社会、观照时代,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情怀,把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鼓舞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善用“大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与现实结合中增强“大思政课”价值引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研究基地研究员)
  原文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