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认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
来源:人民网时间:2024.04.19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总体国家安全是集多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它将各领域安全统合在一起予以总体性把握。事实表明,不同领域的安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具有传导效应和联动效应。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安全的影响是深层次、全方位、潜移默化的。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安全中深层次的、基础性的部分,关乎国家稳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总体国家安全是集多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它将各领域安全统合在一起予以总体性把握。事实表明,不同领域的安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具有传导效应和联动效应。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安全的影响是深层次、全方位、潜移默化的。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安全中深层次的、基础性的部分,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文化安全领域出现问题,其他领域无一例外会受到巨大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安全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在总体国家安全布局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 文化认同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 文化安全表现为两个基本向度:对内表现为国家的统治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国家的防御力和影响力。也就是说,一种文化通过与意识形态杂糅等方式,使得国民对现存社会制度安排、政治秩序产生认同感;与此同时,这种文化还具备吸引其他国民的文化软实力,能够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所谓文化认同,是指人们由于分享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习俗等而形成的对某一共同体的归属感。文化认同的确立,体现为作为自我的文化在与作为他者的文化的交流交锋中,能够将他者纳入自我统合之中,从而使自身保持稳固化的外观。在此意义上,文化认同的确立过程也是一国文化安全得以稳固化的过程。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为全体国民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民族心理、共同的集体记忆和公共文化,建构起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形成稳固的国家认同以确保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文化认同对增强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总体安全水平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认同的最基本含义是同一性,即一个事物经过时间和空间变化后仍然保持自身的同一性。国家是包含制度、文化、民族、血缘等因素的共同体,除了表征历史上形成的领土、人口等自然因素外,还表征“政治-法律”共同体和“历史-文化”共同体。对一个国家而言,其领土可能会发生变化,人口规模也会增长或减少,血统甚至会随着通婚而有所改变,但它会因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保持相对稳定而得以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缺少共同语言文字、共同历史记忆和共同价值追求的民族,即缺少文化认同的民族,将会失去自己赖以存在的文化根基,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认同增进人们对自身文化特性的自信与坚守。认同与身份密切相关,认同凸显身份特质。文化是人们在长时期共同生活中凝结下来的具有稳定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共同心理、风俗习惯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彰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性,体现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特质。文化认同是群体成员辨别自我身份,区分自身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重要标志,它影响着个体的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引导每个成员热爱和忠实自己的文化,进而保存和光大自己的文化,并将其内化到价值观这一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当中。通过建构一种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自身特性的文化价值体系,并在差异性的比较中彰显“自我性”,一方面可以增进国家成员的“我们感”,对自我的归属、自我的身份、自我的特性有更为明晰的感受和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全体成员的责任感,增强其维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决心和勇气。 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认同是团结的根基。个体的存在从来是归属特定文化传统之中的,特定的文化传统塑造着民众的性格、心理,构成其认识自身和他人的基本思维框架。离开了共同的语言、历史,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将成为无源之水。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共同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将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紧密团结起来,形成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更加巩固。 在新时代文化实践中不断增进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事关国家总体安全水平。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自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文化认同构筑维护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 第一,培育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价值观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任何一个社会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凝聚广泛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历史和现实中,一些国家发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乱了,核心价值观受到怀疑和否定。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14亿多人口的大国,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个人、社会和国家长期秉承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凝练和现实表达,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决定着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本工程,作为一项根本性任务,构建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通过建构完整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生动表达出来,使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主体性。文化认同内含文化自信。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走向何方?这一萦绕在每个文化主体心头的问题,其认识和解决,需要对自身文化有切实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对自身文化的前途有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对已有文化成就予以尊敬并深感自豪,对自身文化创新能力表现出自信,对文化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它激发人们体认到自己民族有决心、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够为人类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家兴衰、国家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等重大问题。自信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信心,才能获得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 文化自信来自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内在本质的规定性,体现为文化发展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汇聚起自信自强、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第三,推进文化自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个拥有强大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更容易在国际事务中实现自己的目标,维护本国安全。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成为国际竞争中国家实力的精神内核,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一个国家要想增进自身安全,必须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感召力,以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夯实文化安全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其文化对内凝聚力与对外影响力的有机统一。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往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对内能将全体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对外能得到更多别国民众的认可与接受。对一个国家而言,要想增进自身安全,必须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和人类未来发展,确立起具有强大感召力,能够获得国内民众认同、国际社会认可的文化价值观念。马克思深刻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灵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高文化软实力,需要将自身文化建设好,做到“行于中”而“发于外”。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立足中华文化沃土,创作一大批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人们喜闻乐见、广泛认同的精品力作,为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民族精神、维护文化安全、推动文化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文化传播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安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理念的认同,进而为维护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作者:吴玉军,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